如果把世界所有人的性关系用直线连起来,那么这将会是一张巨大的性关系人际网络。在性变成日用消费品的今天,谁也逃不脱这个网络。 性禁忌或性解放,都无法给人以安全的性。性越容易,艾滋病越接近。
1959年一名刚果籍男子死于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多年以后,对该男子的血液标本分析使其成为第一例确证的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进化模型显示,HIV可能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这一病毒在最初的很多年里没有蔓延。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变化的性交模式导致了HIV病毒的迅速传播,艾滋病被确认出现在美国的东海岸和西海岸的同性恋群体中,继而出现在整个西方类似的人群中。
起初,艾滋病被简略称为‘同性恋瘟疫’但很快它就被归为不正常者的性行为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与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关:如乱交、‘快车道’生活方式、吸毒、玩世不恭等。艾滋病被识别出来的那个时刻,全球的价值观和行为观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动荡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性行为中的变化似乎浓缩了正在改变西方和世界其他文化的所有改变:个人行为、变化中的西方人口统计结构、社会控制形式、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关系改变。艾滋病危机的出现在文化的不确定性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特别是在性问题上。
米歇尔.福柯曾说:在我们的文化中,性之所以被赋予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它成了了解个人生活和全体人民生活、健康和福利的入口处。换言之,性领域恰如电流的导体,其源头在别处,但是其战场却是性信念和性行为。因此,并不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正如19世纪梅毒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和象征性影响一样,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某种性病或多种性病,就成为社会忧虑、恐惧和恐慌的焦点,艾滋病的出现为了明确表达新的社会幻想提供了一个便利的焦点和象征的场所。甚至可以说,艾滋病的出现改写了人类的性史。
性生活的混乱会感染艾滋病这一事实,像一发炮弹在有特殊隐私生活的人群中炸开,同时,人们也担心自己会成为无辜的受害者。或许你可以保证,你这一辈子只跟一个人做爱,你却无法保证对方这一生中也只有你一个性伴。不论性交往的原因是什么:相爱、好奇、例行公事或强奸,一旦你与他人进行了无防护措施的性行为之后,你将无法百分百地保证这是一次没有后遗症的游戏。即使是HIV感染者,他也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情况—HIV感染者可以无症状地生活十多年:受艾滋病毒感染的人在潜伏期内,从外表上无法和非感染者相区别,但他们可以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将病毒传给他人。一般来说,一个人在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之后的1至3个月(有的长达6个月),体内的抗体水平开始上升并能测出是否已被感染,然后经过6个月至10年的潜伏期后发展成为艾滋病,1至2年后死亡。而在这之前,他也许接触过很多个性伴。
2003年,中国艾滋病预防控制领域的专家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叫传入期,从1985年开始,每年只有几例感染者被发现,多数是国外来华的人士,或者是我们出国的人士,这样大概持续了四五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出现了第一个流行期,在云南边境,中国开始了艾滋病流行。第三个时期就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叫快速增长期,其特点就是以很快的速度波及全国。从1994年到现在,近10年的时间,一直是以4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目前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中,男女比例5:5,按照国际经验,男女比例大致平衡时‘意味着艾滋病已经在普通人群中流行’。一旦艾滋病的比例平衡,艾滋病的传播速度会加快。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和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说法,截至2004年年底,全国有85万人感染上艾滋病毒,另有16万人已经因病去世。但这个数字反映出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隐藏在下面的还有许多未被证实的危险因素,如艾滋病知识和安全的性意识的普遍缺乏、大量的流动人口、性观念和性行为的混乱、贫困等。危险的性,总是有一定时效。那些随着生活内容的变化而被新创新的性体验,一般被视为危险--它在挑战新的愉悦体验,同时颠覆原有的生活规则。因为愉悦,往往来自于对日常生活体验的突破。打破定式,固然会带来新鲜刺激与创造力,但更多的情形是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变化,变化带来的新的规则,短期内难以找到应对的方式,从众总是最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