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世界大会2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闭幕,与会各界普遍认为,只要加大财政、政治和科学方面的投入,在现有条件下还是有可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当天在闭幕式上说,目前已具备实现“无艾滋病一代”的可能性,全球各界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努力”。
2001年1月卸任总统后,克林顿发起成立了克林顿基金会,旨在向全球欠发达国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廉价的药物以及相关支持。
克林顿说,尽管全球经济形势不佳,但捐赠国仍将资助全球抗艾行动。他呼吁接受抗艾捐赠的国家更透明地使用资金。
国际艾滋病学会主席、艾滋病病毒联合发现者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说,国际社会有必要加大努力,为更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治疗。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本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去年有800万中低收入国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药物治疗,比2010年多140万,覆盖率仅仅过半。
美国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民主党人南希·佩洛西说,国际社会近年来在抗艾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乐观情绪不应让我们自满”。她说,各国政府不应减少在艾滋病治疗领域的研究投入,即便这是在财政紧张的局面下,因为削减这方面的投入会使人们在将来付出更大代价。
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22至27日在华盛顿举行,主题是“齐心协力 扭转潮流”。会议期间,艾滋病防控领域的许多官员和知名专家都对全球抗艾形势表示谨慎乐观,大会上不时发布积极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让人们看到控制艾滋病疫情的希望。
世界艾滋病大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有关艾滋病的会议,由国际艾滋病学会组织召开。下届大会将于2014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
背景资料:
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22日在美国华盛顿开幕,大会主题是“齐心协力 扭转潮流”。
世界艾滋病大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有关艾滋病的会议,由国际艾滋病学会组织召开。1985年,首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起初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从1994年起改为每两年举行一次。
迄今,世界艾滋病大会已经召开了18届。历届大会关注的议题主要包括全球艾滋病的扩散情况、艾滋病引发的各种问题、艾滋病防控工作的进展、艾滋病科研领域的新成果、艾滋病疫苗和新药的研制等。
自1981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引起人们对这一“世纪瘟疫”的高度关注。在历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与会代表对艾滋病的危害及扩散情况进行了深入研讨,认为艾滋病的产生和蔓延与经济落后、贫困愚昧、道德败坏等社会现象密切相关,呼吁国际社会从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角度充分认识艾滋病的严重后果,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遏制其蔓延。
2001年6月,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为防治艾滋病的国际合作确定了若干具体行动指标,以达到在2015年底以前制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蔓延趋势的总体目标。
2006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第16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发布了新药研制、预防进展等开创性成果。2008年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的世界艾滋病大会呼吁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投入更多资金,共同应对艾滋病威胁。
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全球艾滋病形势恶化的势头正在得到抑制,艾滋病新增感染数、死亡数持续下降。由于地区差异以及资金缺口等因素,人类最终战胜艾滋病仍需付出巨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