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周婷玉)“虽然我国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低流行,但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已处于高流行的态势,艾滋病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卫生部疾控局艾防处副处长王维真11月30日介绍我国艾滋病疫情现状时指出。
王维真介绍,疫情报告和疫情分析结果显示,约有44万感染者还不了解自己的感染状况,存在进一步传播的危险。
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则表明,52%的被访者认为我国的艾滋病形势严重,甚至很严重,但是有88%的被访者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其中包括九成以上的白领工作者和年轻人。这一数字说明人们普遍忽视了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王维真指出,社会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也是艾滋病流行的因素之一。因为严重的社会歧视,有高危行为的人不愿接受艾滋病检查,感染者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这不但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危险性,也增加了艾滋病防治的难度。
监测资料显示,仍有40%的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有60%的暗娼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有70%的男男性行为者最近六个月与多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只有30%坚持使用安全套。
另据统计,在我国艾滋病疫情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到2008年9月底,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数前6位的省份,其报告总数占全国的80%,而报告总数不到500例的6个省份报告总数仅占全国的0.63%。
第一阶段临床试验显示
“中国号”艾滋病疫苗安全有效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记者邹声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邵一鸣1日在北京表示,一种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Ⅰ期临床试验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结果显示疫苗“非常安全,效果非常好”。
中国目前防治艾滋病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公众对艾滋病疫苗的研制进展十分关注。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制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自2007年12月1日开始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目前,临床试验第一阶段(即Ⅰa期)已经结束,开始进入临床试验第二阶段(即Ⅰb期)。
作为疫苗研制团队负责人的邵一鸣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健康科技高峰论坛”上还透露了疫苗临床试验的具体细节。他说:“从第一阶段看,我们的疫苗明显好于国际上的疫苗,打一针的效果多于国外打三针的效果。”
在谈到这一“中国号”艾滋病疫苗的前景时,邵一鸣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他说:“我们还不能盲目乐观,这些结果能不能走到临床Ⅱ期、Ⅲ期,还有待验证。”
此前据邵一鸣介绍,该艾滋病疫苗的免疫原选自中国流行最广的HIV毒株CRF-07,包括gag、pol、env和nef四个基因。疫苗的载体选用天坛株痘苗病毒,因为该痘苗病毒曾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天花疫苗,安全性已得到了数亿人群应用的充分验证。
2007年12月1日,疫苗已通过有关方面的严格鉴定,质量合格,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Ⅰ期临床试验。如果目前正在进行的疫苗Ⅰb期临床试验成功,科研人员还将进行Ⅱ期和Ⅲ期的长期研究。
国际社会在艾滋病疫苗领域的研究至今已有二十余载。虽然耗巨资进行了100多次疫苗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问世,两项已完成Ⅲ期的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国际上宣布失败的艾滋病疫苗均为蛋白疫苗或非复制型载体疫苗,属于死疫苗。
与国际上流行的艾滋病疫苗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大不相同,中国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是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属于活疫苗。
这一疫苗研发获得了国家863计划课题及欧盟有关项目的资助。
一位艾滋病少女的述说
15岁的景颇族少女小美,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初二年级学生。9年前,她的父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去世,从此她和爷爷奶奶生活。3年前,她被查出感染上了艾滋病毒。
前不久,记者在陇川县采访,见到请假在家休息的小美。她流着眼泪向记者述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毒品害死了父母
小美告诉记者,爸爸和妈妈因吸毒感染艾滋病去世,那年,她6岁,什么都不懂。
小美对妈妈去世时的情景,似乎还有一点模糊的印象:当时妈妈在为自己打完最后一次针(注射)后,就悄悄地“睡”着了。接着,家里来了很多人,这些人在离妈妈不远的地方跳起舞来……
小美记得,在那个小小的土基房里,妈妈经常拿着竹筒在灶台边舂菜。有一天,她发现妈妈干完活后,把一只针管扎进自己的胳膊。接着,爸爸拿过针管,也扎进自己的胳膊。当时,她害怕极了,就央求他们不要再扎了,爸爸却哄她:“不扎针就没有力气,没有力气怎么干活呢?”
有一天,寨子里死了一个人,邻居们议论说,他是因吸毒而死的。没有多久,小美的爸爸妈妈也死了。没有想到,他们皆是因为吸毒感染艾滋病而离开人间。
父母如果不吸毒,一家人在一起,该多幸福啊!正因为此,小美最痛恨毒品,是毒品毁掉了她的家。
经常从噩梦中哭醒
爸爸妈妈去世后,小美跟着爷爷奶奶住在叔叔家里。
不知道为什么,小美小时候总爱出鼻血,并经常感冒。有时候,病得实在难受,大婶就带她去刮痧。
最近几年,有时候早上一起来,小美就感觉头晕、恶心,身体难受异常,甚至会晕倒在床上。
原来,她得了艾滋病。
那是2005年的一天,小美病得很厉害,奶奶带她去医院做检查。一个无情的事实摆在她面前:她感染了艾滋病毒。
至今,小美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自己怎么会感染艾滋病呢?
眼下,她每天要按时吃药,一日6颗药。教室内,课桌周围的同学会问她到底得了什么病,她就说是感冒,同学又问,既然是感冒,为什么每天都要吃药?听到这一问题,她无法回答,只好把头埋到桌子底下。
小美晚上经常做噩梦,清晨醒来,枕头上是湿湿的。
“救救我吧!”
小美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听课的时候会走神。
平日,小美特别喜欢唱歌。每到上音乐课,她就兴奋异常。在家的时候,她会放音乐,因为听着音乐、哼着歌曲的时候,她就什么也不想了……
小美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将来考上艺术类大学,毕业后回到村子里,做一个音乐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
小美到过最远的地方是腾冲,是2007年全班组织春游时去的。她非常想去北京和上海看一看,因为那里有许多美不胜收的风景。
小美认为,是毒品和艾滋病摧毁了她的家。她多么想走出这一阴影获得新生。
“救救我吧!我将来还想报考艺术类大学呢!”小美大声说。(据新华社昆明12月1日电/记者王欲鸣、刘娟、张熠柠)
江苏出入境人员九年来检出艾滋病感染者134例
据新华社南京12月1日电(记者朱旭东)记者从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从2000年至今,江苏在出入境人员中已检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4例。
艾滋病肆虐之初,被感染人群中女性少。时光荏苒,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迅速增加。原因为何?
有关专家认为,一旦艾滋病毒感染者中男女比例上升到1:1,当地艾滋病就会比较难以控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全球不少地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男女比例正朝着1:1的“红线”发展。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性别与参与式工作室协同云南省药物依赖防治研究所组成“社会性别敏感与艾滋防治的行动性研究”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赵捷研究员说,统计数据表明,近年,云南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的上升速度快于男性感染者的上升速度。
她与课题组同事通过两年多深入调查发现,在云南部分地区,艾滋病通过性途径特别是异性性接触传播的正在蔓延。由于生理的和社会文化的因素,男性艾滋病毒感染者极易将病毒传播给包括他妻子在内的女性性伴。
这是课题组在调查中收集到的真实案例:在某艾滋病高流行区,半年内20名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中14名是农村居民,她们自述丈夫是自己唯一的性伴,她们的丈夫长期在外打工。
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调查发现,她们的丈夫在外务工时,有时会去嫖娼,而且“几乎不用安全套”。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专家张家鹏说,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传播链在哪?私生活不洁的“坏男人”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良家妇女,是传播链中的“一段”。
“有‘染’的丈夫会自觉地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妻子吗?妇女会理直气壮地要求长时间外出务工的丈夫或男友使用安全套吗?”带着这些问题,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调查。得到的结果是:许多妇女在性生活中是不会或不可能要求丈夫或性伴侣使用安全套的。
赵捷说,性和社会性别的偏见与歧视是目前有效防治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重大障碍。经济和社会地位处于弱势的妇女,对防治艾滋病传播资源的有效利用有限,妇女获得艾滋病预防信息、干预措施和治疗机会相对较少,普通妇女人群在艾滋病毒防治中的需求和“声音”,很少被听到。据昆明市艾滋关怀热线工作人员介绍,电话咨询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女性仅占咨询人数的20%,面对面咨询的女性更少。
(据新华社昆明12月1日电/记者杨跃萍)
上海男男性接触者HIV感染率近5%
据新华社上海12月1日电(仇逸、李楠)一项由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合作进行的研究显示,上海地区男男性接触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近5%,也就是说每20个男男性接触者中就有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专家提醒:使用安全套也可能感染艾滋病
据新华社福州12月1日电(记者沈汝发)艾滋病病毒通过性交在男女之间以及男性之间传播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不少人认为,使用安全套即可预防性病和艾滋病。专家提醒,这是一个认识误区。
据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院专家介绍,使用安全套感染性病和艾滋病的原因有4个:一是安全套破裂、脱滑、精液外渗、反复使用或性生活中没有全程使用,都会造成病原体传播;二是安全套无法覆盖的皮肤出现擦伤或溃疡也有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三是口交、肛交或其他传播途径也会导致性病传播;四是阴虱等会通过阴毛及会阴部皮肤接触传播。
专家提醒,应正确使用安全套才会减少性病和艾滋病病毒的传播,要注意安全套是否过期、破损;使用前挤出安全套的尖端小囊里的空气,自上而下套住直至根部;疲软前摘下,避免精液流出。